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 怀念旧版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学生活动

课堂讨论 真理探究
发布日期: 2017-06-27 浏览次数: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提出:“要充分发挥青年的创造精神,勇于开拓实践,勇于探索真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对真理的探索是当前大学生应该具备但又是普遍缺乏的本领,加强训练就成了当务之急。为此,2017年6月22日,2014级和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班全体同学在2号教学楼A310开展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政治学概论》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联合实践讨论活动,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知识,所读课外书目,发散思维,创新形式,充分表达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看法、观点,并且同学之间进行直接讨论和交流。陈海燕教授和李伟教授参加本次课堂讨论实践活动,活动由陈海燕教授主持。

本次课堂讨论实践活动涉及到七个大问题,分别是: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认识;结合国内外对十月革命100周年的讨论谈对十月革命的看法;结合欧美国家的大选谈对选举民主的认识;联系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与改革谈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看法;结合学习谈对政治文化社会化和政治参与的认识;联系实际谈对列宁“帝国主义论”的认识;结合“巴黎协定”的内容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同学们针对问题进行了分组,认真准备了两周时间,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也表现优异,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充分表述。

undefined

第一组和第二组同学讨论的问题是“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认识”,发言人分别是陈宏银和杨璞源同学。陈宏银同学从1949年10月1日、1954年《宪法》、1966年——1976年、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样四个重要时间阶段谈起,谈到民主与法制的主体、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以及如何推进法治建设等问题,并且最后阐述自己的观点:民主与法治是为人服务的,不能与人相脱离。杨璞源同学则是从什么是民主、什么是法治以及民主与法治的辩证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第三组和第四组同学讨论的是“结合国内外对十月革命100周年的讨论谈对十月革命的看法”这一问题,发言人分别是张晓娟、唐嘉敏、张湘钧和康璟珂。针对十月革命,国内外有很多观点和立场,也是一直以来不断探讨和争论的问题。第三组的三位同学从“十月革命之概况与学界大讨论”、“十月革命之1917年俄国与2017年俄罗斯”、“十月革命之我见与现实启示”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该组以“一声炮响震冬宫,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明方向,七月流血见曙光,十月革命铸辉煌,百年经验仍可贵,千年思想传东方。”这样一首《十月歌》结束了自己的发言。康璟珂同学则是从简介、概况、中俄两国态度以及意义四个方面对十月革命进行了阐述。

第五组、第六组和第七组三组同学讨论的问题是“结合欧美国家的大选谈对选举民主的认识”,发言人分别是张慧慧、耿秋明和胡越凡。三位同学都从选举民主的含义、2017年英法美三国的大选、西方选举民主的意义和缺陷以及对我们的启示四个方面展开的论述,最后他们得出共同结论即是:民主选举不是民主的全部,还应当在其他方面不断探索实现民主的新途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八组同学讨论的问题是“联系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与改革谈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看法”,发言是张淑苹、吴琪和刘镇玮。张淑苹和吴琪两位同学分别就“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界定”、“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两个大方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刘镇玮同学则从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的实践以及当前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十点思考”来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该组同学最后将他们的讨论落脚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希望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继续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不断奋斗!

第九组同学讨论的问题是“结合学习谈对政治文化社会化和政治参与的认识”,发言人是高玉菡同学。高玉菡同学首先解释了什么是政治文化社会化和什么是政治参与;然后,她阐述了政治文化社会化的途径和方式;接着,她又介绍了政治参与的手段和具体参与方式;最后,高玉菡同学向同学们列举了大学生通过政治参与实现政治文化社会化的具体途径。

第十组同学讨论的问题是“联系实际谈对列宁帝国主义论的认识”,发言人是孟岩、孙妍和王欣三位同学。“帝国主义论”的讨论自苏联解体后就从未停止,该小组的三位同学的观点主要是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对历史具有重大意义,对当今社会也有重大价值。三位同学从“帝国主义论”提出的背景、基本特征、实质三个方面对帝国主义论作了系统的讲述,最后得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最后三组同学讨论的问题是结合“巴黎协定”的内容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发言人分别是魏金名、李昌硕和汪含。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问题,也是当前社会急需获得解决的问题。三组同学都是从巴黎协定的内容、世界各大国家对待巴黎协定的态度以及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的讨论。“曾经难以想象,现在不可阻挡。”世界潮流下,各国必须为地球的生态环境而努力。

讨论越来越热烈,时间在不知不觉悄然消失,第4节课的下课铃早已响过,同学们的讨论还在继续……最后陈海燕教授和李伟教授分别做了简短点评。陈海燕教授强调本次讨论14级的同学发言有深度,16级同学的表现反映灵敏,讨论中闪烁的思想火花必将在未来的学习中进一步生根结果,具体评论将在下周上课时进一步展开;李伟教授谈到14级同学经过实习之后进步明显,16级的表现使她感到震撼,同学们的表现使李伟老师对相关问题也有了新的思考。

本次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同学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热情和对真理追求的激情,在期末复习即将来临之际,这种严谨扎实、学以致用的学习氛围为期末考试复习营造了良好的学风,希望同学们把课堂实践活动的激情投入到期末考试的复习中,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供稿人:刘镇玮)



上一篇:·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班进行关于诚信考试班会
下一篇:·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班进行新闻讲评